【环球播资讯】中国航天公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详细计划

2023-04-25 21:54:04 来源:环球网

【环球时报-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】4月25日,在2023年“中国航天日”第一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,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,分别就未来中国航天的深空探测,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作了专题报告。报告指出,我国初步规划于2030年前后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,2040年前后建成完善型。未来,我国将持续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、中海联合月球和深空探测中心、国际深空探测联合会等重点方向建设,深化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合作。

摄影:邓孝慈

深空探测事业是拓展人类认知、服务人类文明、增进人类福祉的伟大事业,值得人类永续求索。吴艳华介绍称,当前月球是深空探测热点,火星是深空探测重点,发现未知是永恒主题,国际合作成为共识。中国将持续开展月球、行星探测,为这一人类共同的事业奉献中国智慧、中国力量。


(资料图)

“在月球探测方面,我国将在2024年前后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,实现月背采样返回,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,实现月球南极资源勘查,其中一个重点目标是要寻找水冰等物质;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,此次任务将重点开展月球科研站的月面指挥通讯中枢技术验证、远程机器人探测和资源原位利用,而在此任务之后,嫦娥八号将和嫦娥七号一起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。在行星探测方面,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,实现近地小行星伴飞、取样和返回、主带彗星伴飞,随后还将发射天问三号进行火星采样返回,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,在2046年前后到达天王星。”吴艳华称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在会上介绍称,国际月球科研站由中国提出,并联合多国共同建设,目标是建成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、短期有人参与,可扩展、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。

摄影:邓孝慈

依据“总体规划、分步实施、边建边用”的原则,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,计划2030年前后建成基本型,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;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,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,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,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、金星等深空探测;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,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、多功能的月球基地。

吴伟仁表示,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阶段的重要任务,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发射,实施月背采样返回任务,此次任务中将搭载法、意、瑞、巴等多国的探月载荷;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,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详查,目前已收到11个国家18类国际载荷搭载意向;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,开展月球资源利用试验验证,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。“近年来,我国空间技术能力实现重大跨越,建成深空探测重大基础设施,并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起合作,这些都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吴伟仁称。

据悉,国际月球科研站由地月运输系统、月面长期运行保障系统、月面运输与操作系统、月球科研设施系统、地面支持及应用系统五大基础设施构成,具备能源供应、中枢控制、通信导航、天地往返、月球科考和地面支持等保障能力,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、资源开发利用、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、多目标、大规模科学和技术活动。

吴艳华透露,我国正在论证鹊桥通导遥综合系统方案,拟按照“三步走”方案,支撑我国以及合作国家的深空探测任务目标。其中,鹊桥二号中继星将于2024年年初发射,其作为探月四期公共中继星平台,将为嫦娥四号、六号、七号、八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。该任务还将搭载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,开展关键技术验证。

吴艳华表示,中国坚持“平等互利、和平利用、共同发展”的原则,倡导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,积极推进科学载荷搭载、数据开放共享、测控相互支持、共同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,与超过1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,先后签署23份国际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。未来,我国将持续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、中海联合月球和深空探测中心、国际深空探测联合会等重点方向建设,深化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合作。

上一篇:

今日精选:武汉新城建设确定年度实施十大行动

下一篇:

最后一页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