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技术助力千年古建焕发新活力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题:数字技术助力千年古建焕发新活力
中新财经记者 刘育英
三维数据采集、三维模型重建、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,正在用于中国古建筑保护和数智化转型。有专家表示,尽管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,但数字技术因其自身特色,可以提供一些真实世界所实现不了的内容,甚至在某些领域有所超越。
在本周举行的“古建筑保护的数智化转型与元宇宙构建研究”研讨会上,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“新IT,新文遗:智慧应县木塔”合作项目正式启动。
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、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,应县木塔凭借独特的设计、结构与施工,屹立近千年而不倒。但受地震、风雨、战乱等因素的影响,木塔损伤逐渐累积,保护任务日益严峻。而受限于结构现状复杂、零部件数量庞大等原因,应县木塔的修缮工作始终面临较大挑战。
着眼于现实痛点,应县木塔智慧保护项目计划从三维数据采集、三维模型重建、数字孪生体参数研究等方面,为应县木塔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保护方案。其中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展木塔内部木质结构的建模工作,并进行结构参数研究,逐步形成参数数据库。联想集团借助融合型技术手段,为应县木塔构建数字世界中“木塔孪生体”,复刻拟真木塔三维模型,还原木塔3D场景的完整细节。
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表示,技术及平台的支持可以帮助更好地形成对于古建筑的认知,将片段化的文物保护信息编撰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,方便信息的查询与获取。
联想集团副总裁、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毛世杰表示,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很多想象空间,虚实映射、虚实融合、虚实联动、仿真推演、人机交互等技术,都可以探索应用于古建筑保护和数智化转型。
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陈彤表示,数字化技术的一大亮点,是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边界,呈现出真实、原真性的建筑装饰,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参照。
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总设计师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认为,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可穿戴设备,可以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模拟建筑空间,获得数据反馈,从而对文化遗产体验进行更好的预测。(完)